第6章 试戏(二)

作品:演技派从1998开始|作者:陈奔驰|分类:都市|更新:2023-04-17 11:20:57|字数:4458字

李唐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带着得体的微笑看着对面两位面试官。

面试这种事对他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前世经历了无数次,没有丝毫紧张,特别放松。

彭晓莲和张建亚不禁对视了一眼,这货的状态让他们很意外,丝毫没有初出茅庐的青涩感,倒象是混迹多年的老油子。

彭晓莲笑了笑,直接开口用英语道:“我注意到你的特长是精通英语,请你用英语介绍一下自己。”

哟,不按常理出牌。

李唐很意外,对方居然还带着纽约口音,听起来很亲切。

他微笑着答道:“我叫李唐,今年二十四岁,毕业于上戏表演系,曾经参与过……”

他巴拉巴拉自我介绍了一通,既没有夸大也没有贬低,罗列的所谓表演经历就是曾经跑过的龙套和拍过的广告,包括这次还未公演的话剧《股票的颜色》。

听着他一口比自己还要流利的英语,口音更为标准的纽约腔,彭晓莲不禁张大了嘴巴。待他的话音刚落,便下意识问道:“你是在纽约长大?”

如果不是面对面,光听声音,彭晓莲真不怀疑对方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纽约人。

“呃,我是在上海的乡下长大。”李唐摸了摸鼻子。

“怎么可能?你的英语老师是从美国纽约回来的?”彭晓莲一脸难以置信。

李唐意识到自己装的有些过头了,含糊道:“我的妈妈在美国,所以我很早就学了英语。”

“这么说你将来还要去美国?”

彭晓莲这才点点头,上海人有海外关系的比例很高,除了解放前出去的,特殊时期前后出去的也很多。李唐的妈妈在美国,她以为是家学渊源,同时理所当然的认为李唐将来肯定也要出去。

“不想去……哦,目前暂时还没有这个打算。”

“咦,为什么?”彭晓莲惊讶道。

毕竟这年头国内的人都想往外跑,更何况那是美国。

“那啥我觉得在美国不太好混,而且我喜欢演戏,留在国内可能机会要多一些。”

“……”

彭晓莲顿感语塞,因为她太了解“美国不好混,国内机会多。”这句话的含义了。她在美国学习工作了七年,不是给别人打下手就是拍一些无人问津的短片,根本就融入不了主流。而回国之后顶着“海外留学,学成归来”的光环,就能得到重用,获得拍摄重要献礼片挑大梁的机会。

她越发觉得眼前这个年轻人有着远超自身年龄的成熟。当然她也不会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说出来,毕竟她还要维持自己海归的人设。

她很有深意的看了一眼李唐,然后才切换成正常的中文道:“国内这两年确实发展的很快,不过有机会还是要出去看一看的,多增长一些见识,多学习人家的长处,这样才能提高自身。

好了,现在你给我们表演一个‘久别重逢’的场景。”

总算回归正题,坐在旁边的张建亚终于松了口气,刚才两人叽里呱啦说了一大通,他一句都没有听懂。

“久别重逢的对象有具体指定吗?”李唐问道。

“恋人。”

“二位导演,给我一分钟的时间。”

李唐站起来,把椅子拿到旁边空出场地,接着做了几个拉伸的动作。

表演之前要热身是他长久以来养成的习惯。

一边热身,一边在脑子里迅速的思考。

“久别重逢”这个题目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因为在表演的时候很容易会用力过猛。

比如会激动的欢呼雀跃,会不顾周围人的目光拥抱旋转,会大声嘶吼,会让脸上的笑意肆意流露。

这不会在生活中真实发生,这是神经病,是演员的自嗨。

“久别重逢”首先要设定好情景,比如在车站,周围人很多。

一般的套路是,我睁大了眼睛,一眼就看见了人群中的她,我就迫不及待冲进人群里,边跑边跳起来,嘴里不停地喊着她的名字。

然后高兴地合不拢嘴,用一双炙热的眼神上下打量着她,久久不愿挪开一秒,上扬的嘴角和仿佛要放飞的眉毛无法掩饰地诉说着激动而欣喜的心情。

当然这种观众普遍认知的表演对于李唐来说小菜一碟,信手拈来。但他此时想展示一种更加高级的表演。

前世他演了那么多年的舞台剧,最大的感触就是表演虽说在演,却最讲究真实,一定要充分领会剧情,把自己代入到角色当中,让内心戏驱动肢体语言,这样才能带动观众的情绪。如果让观众一眼就看出你在“演”,那么你的表演肯定是失败的。

李唐理清思路之后,示意准备好了。

“Action!”彭晓莲喊了一声。

就见李唐站在那里,先捋了捋头发,然后整理领口,抚平衣服上的褶皱,动作很细致。

仅仅一个亮相,就让彭晓莲不由眨了眨眼睛,而张建亚下意识的坐直了身体。

一个男人马上要见到久别恋人,第一个反应应该就是整理自己的仪表,如同孔雀求偶开屏一般,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演技派从1998开始》,方便以后阅读演技派从1998开始第6章 试戏(二)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演技派从1998开始第6章 试戏(二)并对演技派从1998开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