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高丽国来使

作品:大明皇太孙|作者:小仔|分类:历史|更新:2023-07-21 18:19:00|字数:6530字

天越来越冷了,朱允熥自从回来之后,几乎每天便是出入在东宫和文华殿这两个地方,在东宫的话大多是处理一些不是很大的事情。

而到了文华殿,便是帮助朱元璋先审核一遍内阁送过来的一些奏折。

送过来的奏折基本上都已经是内阁在上面写好了意见,做过简单处理的。

到了朱允熥这里,协同杨士奇,杨荣,杨溥然后进行一个初步的审查。

有问题的驳回,让内阁重新处理,没问题的就送到朱元璋那里,由朱元璋最终裁。

说起来简单,却非常复杂,有时候甚至在朱允熥这里便被驳回十几次,送到内阁去。

而有些在朱允熥这里通过了的,在朱元璋那里又会被多次驳回。

然后由朱允熥再行商议,给出新的方案,实在不行就又驳回内阁。

总之流程非常的繁琐,但经过这样繁琐的流程,最终所处理好的奏折效果,便也非常的好。

基本上不会出现太大的差错。

许多事情都能够完美的解决掉。

总体来说,大家配合的还是不错的。

尤其是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他们三人,虽然一开始有些陌生,但是都是极具才能,而且在处理朝政的事情上都富有极强的远见。

故而,在处理一些奏折的时候,他们往往能够非常激烈的讨论起来,而相互也被对方的能力所折服,很快变成了很好的朋友。

成为了这文华殿一个强大的组合。

有时候他们驳回到内阁的一些奏折,甚至让内阁几名大学士都感到震惊。

如此这般,每天的奏折处理,也越发的流程化。

并且加快了效率,这让朱元璋非常开心。

果然如朱允熥所料,找来了这三杨,能够在处理朝政的问题上,少走许多弯路。

有了三杨进入这朝政的处理之中,朱允熥和朱元璋反倒轻松一些。

因为他们看过这三杨处理的朝政奏折之后,基本上都不会有什么意见,只需要看一眼,少操了许多的心。

便有了一些空闲的时间。

于是,爷孙经常在御厨房喝喝茶,烤烤火,聊聊天。

时不时的外面的太监宫女们,就能听到那御书房内,传来朱元璋和朱允熥开怀大笑的声音。

这样的场景,自从太子朱标去世之后,便几乎没有再出现过。

众所周知,朱元璋只有一个儿子,剩下的全是皇子,。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太对劲,但事实确实如此。

只有朱标被朱元璋当做了自己的儿子,因为那是在朱元璋还并未当皇帝之前,甚至并未有什么权势之前,所生的儿子。

是一路从普通人,陪他走到了这帝王之位的。

其他的一些所生的孩子,则更适合用于形容他们是皇帝的儿子,也就是皇子。

这也能看出朱元璋和朱标感情有多么的深厚,所以在很多时候,朱标和朱元璋更能够像普通的父子一样去交流去相处。

互相都不会有什么,其它的枷锁来束缚。

不像其他一些皇子,在朱元璋面前,更先体现的是一个君臣关系,然后才是父子关系。

而朱标和朱元璋,永远都只有父子关系,没有明显的君臣关系。

可现在,这朱允熥和朱元璋似乎也重建了那往日的一幕,朱元璋俨然已经将朱允熥当做了自己的孙子,而不是皇孙。

爷孙俩在御书房,很多时候都没有那么多的规矩,比如有时候下下棋,朱允熥也会耍赖,朱元璋也会扯皮。

两人也都会因为对方的胡搅蛮缠,甚至斗嘴。

这样的一幕,纵然是以前的朱允炆,都是不敢想象的。

这爷孙俩的关系越来越好,也就预示着朱允熥的位置越来越稳。

或许别人不知道,此刻的朱允熥俨然已经是大明最稳的太孙。

比他爹那个太子之位,还要稳。

御书房里,朱允熥教会了朱元璋玩五子棋,一开始朱元璋还嘲讽说:

“这种棋一点挑战性都没有,远不如象棋和围棋来的精妙和深奥。”

然而陪着朱允熥下了两盘之后,朱元璋却立马上瘾了,对朱允熥说:

“这倒是也有点意思,咱已经连成了四颗了,你已经拦不住咱了。”

朱允熥摸了摸下巴,最终认输说:

“皇爷爷,确实厉害,刚学会变能够赢我了,咱们还是下围棋吧?”

朱元璋哈哈大笑,这段时间的他非常开心,笑着笑着,眼中却又泛起了一丝泪花。

他想起了朱标,看着眼前的朱允熥,以及这其乐融融的场面,很难不让他想起那个他最爱的儿子。

似乎是意识到了朱元璋突如其来的伤感,朱允熥立马便招呼着朱元璋下棋。

过了一会儿之后,外面一名太监端着刚烧好的茶,走了进来,小声说道:

“陛下,太孙殿下,外面又下雪了,雪很大。”

朱元璋深呼吸了一口气说道:

“天越来越冷了。对了,允熥啊,咱听说你让工部的官员们去挖煤,并且还给了他们一个能够将煤炭之中杂质挑选出来的法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皇太孙》,方便以后阅读大明皇太孙第77章 高丽国来使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皇太孙第77章 高丽国来使并对大明皇太孙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