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骑自行车潮流

作品:大明皇太孙|作者:小仔|分类:历史|更新:2023-07-21 18:23:46|字数:10508字

要说这朱元璋,那真是要面子啊。

整个一下午的时间都在辛苦的学习自行车,他不服输啊,这赵青竹一个女子,都学会了。

他堂堂皇帝,若是学不会,传出去岂不是丢人?

所以他必须得学会,强迫自己学也得学会。

可惜年龄大了,终究是年龄大了。

学了一下午,也始终不能够掌握骑自行车的精髓。

眼看天黑了,那朱元璋也实在不能再继续练下去了,他这骑了一下午的车,走路都感觉有些摇摇晃晃的了。

别到时候车没学会,走路还走不稳了,就严重了,于是便只能准备第二天再继续学习。

晚上,皇宫内,朱允熥和赵青竹,陪朱元璋一起吃饭。

饭桌上朱元璋说:

“自行车是个好东西啊,虽然咱还没有学会,但早晚会学会的。这个东西可以大力推广,以后运用起来绝对是对交通的一大改善。

现在的人们出门,无非就是骑马,坐轿子或者坐马车。这一匹马价格不菲,得几两银子才行。

可是这自行车,听你这么一说,制作成本倒也不高。远远比一匹马要便宜的多,还不用给他喂草,也不用担心生病。

而马车和轿子就不用说了,马车要马不说,还要多加一辆车,成本更大。至于轿子,轿子虽然不贵,可是抬轿子的人,工钱也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吧。

之前太孙,你不是针对官员的问题做了改革吗?给一些官员需要轿子的官员,安排了一些轿夫。

咱觉得这个自行车,若是好好的推广,给这些官员们,一人配一个自行车,就完全可以把轿子和轿夫这笔开销省掉嘛,这可为朝廷省一大笔钱呀。”

听到这话朱允熥顿时眼睛一亮,是啊,有道理呀,这不就和后世一样,给官员们配车是一个道理吗?

这轿夫不说多的,一名轿夫,一个月起码一两银子得要吧?

那标配四个轿夫,一个官员一个月出行,就得支出四辆银子。

可一个自行车,完全可以卖不到一两银子的价格。

自行车还能长期使用,不说多的,一年得用吧?

这一年才一两银子,成本大为减低呀。

以前一个官员用于轿夫的钱,一年就得四十几两,现在只要一两银子不到,而天下那么多官员,得省去多少钱?

想到这里,朱允熥对朱元璋说:

“皇爷爷说的有道理,只不过这用于官员的车,我得好好改良一下,毕竟有些官员年龄大了,未必能够骑这种两个轮子的,我给他改成三轮车。

若是不想自己骑的话,便坐在里面,让一名原来的轿夫给他骑,不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

既能够解决出行,又能够解决官员不用自己骑车的问题,实在是一举两得呀。”

其实朱允熥所说的那种,用于官员骑的三轮车,不就是那种后世大街上加一个棚,把座椅弄得舒适一些的观光三轮车吗?

这玩意儿制作出来的话,就可以满足一些年龄大一点人的需求。

而且平衡还好,舒适感也绝不会差。

想到这里,朱允熥又对朱元璋说:

“那这件事情就定一下,明天我就去做一款改良出来,弄一个三轮的自行车,用于官员们出行使用。”

朱元璋立马也哈哈大笑起来,觉得在这些新奇的事情上面,和朱允熥进行探讨,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毕竟老是谈国家大事,和一些政治上的问题,其实都是些老生常谈的事情,太腻了。

可是朱允熥却能够时常搞一些新鲜玩意儿出来,总是能够让人眼前一亮,为生活中增加一些新鲜的东西,甚至为天下增加一些新鲜的东西。

……

如此这般,一夜过后,第二天,朱允熥便划出了三轮车的图形,让工部立马去进行制作。

工部不敢怠慢,于是花费大量的工人,按照朱允熥所画的图纸,先制作出来的一个样品。

朱允熥看过之后,简单的进行改良,一些细节的问题交代清楚之后,又开始按照朱允熥的意思,将改良款的三轮车,制作出来。

改良款的三轮车,基本上就已经满足了朱允熥的要求,于是朱允熥下令先量产出一百两,另外朱允熥之前所制作的二轮自行车,也要量产出一百辆。

毕竟这两样东西,都已经制作出来了,就可以立马量产,投入市场之中。

工部是专门负责建设的,一百辆自行车,一百辆三轮车,对他们来说根本就是小菜一碟。

毕竟生产大炮,都不是什么问题,何况是这已经具备图纸和生产流程的三轮车和自行车呢。

所以他们在不到两天的时间内,就将这一百辆自行车,和一百辆三轮车,全部交付到了皇宫的广场上。

下午的时候,朱元璋忙完了事情,便和朱允熥迫不及待的过来参观了一下。

看着那些自行车和三轮车,朱元璋非常满意的说道:

“好呀,太好了,这自行车相对个性一些,易于操控,速度也快。这三轮车嘛则是稳当大气,气场十足,非常好。两种不同的风格,适合不同的人群去使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皇太孙》,方便以后阅读大明皇太孙第223章 骑自行车潮流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皇太孙第223章 骑自行车潮流并对大明皇太孙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