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回幽州(二)

作品:刀尖上的大唐|作者:老蜻蜓|分类:历史|更新:2023-12-07 06:21:34|字数:8532字

景福二年,西元八九三年。

时光匆匆,就在这样的一片祥和气氛中,大唐送走了既不景气也无福气的景福元年,迎来景福二年。临近新年,刘将军大开府库,给全军发赏,有钱帛有粮肉。之前抢了草原牛羊不少,刘哥出手阔绰,一时军心大悦,都道刘帅仁义。

过完上元节,刘将军决定急军士之所急,办件大事。弟兄们在安边城吃了三年风沙,该问问轮戍的事了,就令爱将李崇文派人回幽州瞧瞧。李大自称不好走开,差遣李三去办。郑二见大冬天没甚事做,自告奋勇同行,主要想回去看看老娘,顺便将几个胡娘和娃娃送回去,这边着实是艰苦了点。

于是二十余骑和几辆马车离城向东,车上拉着队中兄弟的部分财货物品以及家书,顺道送回幽州。哦,还有李三郎的四个胡女和孩子,呵呵,小白脸身体不差,艳福也不浅,每次看郑二目光投来,李三都觉着小脸臊红。

同是冬天,同是军都陉,郑哥坐在马背指指点点,述说当年来时路上的点点滴滴。“三郎,上次从此过去安边也是冬日,转眼三载啦。”想来这三年经历,李崇武亦觉恍如隔世。看两边枯藤攀绕,败叶成堆,一片萧索,李三感慨道:“可不。当时只说去给大军看后路,没想到一去三年。按规矩,怎么也得调咱们回来,回来幽州,郑郎有何计划?”

实话说,这问题二哥听了有点彷徨。当初老大与他想着两头押注,而且那时云中还在赫连铎手里,占了半个蔚州,也算是个地盘。刘窟头若能安心经营,豹营跟着水涨船高,郑哥也能共同进步。但情况显然与他哥俩所想不同。主要是赫连铎脓包,他丢了云中,致使孤悬在外的安边城非常尴尬。北边是妫州的高家的地盘,东边是大山,西边、南边都是河东军,魏州地狭民贫,屁个前途也无。若非如此,好不容易有块地盘的刘将军,为啥想要挪窝呢。

但是离了安边能去哪?这也是个问题。

老大想法倒是清楚,得一步步弄块自己的地盘,但是怎么一步步地弄,这就超出二哥的能力了。但这些话二哥想想也没法跟小白脸说啊,抓耳挠腮半晌,道:“这,俺没想过。总之豹子都到哪俺便到哪么。”

李三郎听了,笑着摇摇头也没多话。前方望见城头,是怀戎城到了。

怀戎城,是妫州治所,大概正在后世官厅水库一代,坐落于妫水北岸,再向东南的居庸关,就是幽州西北大门。此处是清夷军驻地,作为控制山后草原的重要据点,怀绒一带亦是幽州屯田重地,以供军资。李三郎遣人先去通报,道:“郑郎。妫州高家是镇中宿将,据说所部高家军甚是精锐,咱们去拜望一下。”

“精锐?”二哥不屑道,“比得咱豹都么?”

李三想起当初说鸦儿军精锐的往事,“呵呵”笑笑不语。

将要入城,迎出一众人来。打头是个三十许岁的汉子,身体健硕,却是面白短须,一身素色锦袍,看穿着不似武将倒似个文士。上来一行礼,道:“可是李宣节当面。”李崇武催马上前回礼,道:“正是。可是高军使。”李崇武的正式告身是宣节校尉,正八品上,高家是河北老兵头,如今话事人是高思继,任妫州镇遏兵马使,算是妫州的土皇帝。

那汉笑答:“那是家兄。”

李崇武道:“那是高副使了。”高思继的弟弟,那就是兵马副使高思祥。果然那汉应了,拨转码头让出道路。却没忙走,向老黑拱拱手,道:“未知这位壮士是?”李崇武介绍说:“这是我军中虎将,郑守义郑队头。”高思祥上下打量郑哥一番,点点头,便在前引路。

不片刻来在一处府邸前。

但见门前甚是宽广,两边摆着戟架,数员壮硕的军卒侍立。进了门,又是别样光景,一路回廊宛转,山石草木、水塘齐备,只因此刻天寒,枯草冰湖显得有些萧瑟,若是夏日,当是另一派林荫碧草、鲜花奇石的美景。

此时二月初,冰雪尚未消融,进了明堂却温暖如春,几只铜鹤口中飘出淡淡清香,与透窗而入的日光相映成趣。高思继已在堂中等候,请了众人落座,敬他是刘仁恭的使者,将李三郎让在主宾。简单通传了家事,听说李崇武的爹曾在朝为官,高思继对他又高看两眼,道:“刘帅一向可好?”

“还好。有劳高帅挂念。”

高思继道:“哎呀,还是大顺元年时,刘帅押运粮草路过,与某见过一面。一晃三载啦,刘帅此番差你回幽州有甚事么?”最近刘窟头在镇中风头狠劲,去年李节度在云中跌倒却吃肥了大老刘是一桩,后来他抢草原动静很大,许多胡儿都跑到妫州这边逃难是一桩。

李三郎道:“我军戍守安边三载,期限将至,军心思归。李公原说今春调兵来换,但眼看此时不见个说法,刘帅遣我问问后面怎么安排。”

“哎呀。”高思继诧异道,“你不知么?”

李三郎茫然道:“何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刀尖上的大唐》,方便以后阅读刀尖上的大唐第6章 回幽州(二)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刀尖上的大唐第6章 回幽州(二)并对刀尖上的大唐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