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西征之一(一)

作品:刀尖上的大唐|作者:老蜻蜓|分类:历史|更新:2024-03-13 06:52:21|字数:8780字

振武军,宋瑶是熟悉的。

他们两家挨着呀。

当初设置天德军与振武军,就是把他两个做友邻安排的。

朝廷的基本思路就是控制阴山、河套,制约左近胡儿,所以,两军在历史上就是好战友。

只不过呢,自李国昌做了振武军节度使,跟朝廷一度闹得很不愉快。后来李家父子造反,天德军也参与了讨伐李家父子的战事,也算结了仇怨。

不过后来嘛,又峰回路转了。

因为黄巢闹得欢,李家父子招安了,又是好朋友了。

尤其是最近几年朝廷完蛋,天德军几乎称为弃子,反倒是河东时常还送点钱粮过来拉兄弟一把。虽然不多,但苍蝇再小也是肉啊。而这些钱粮,就是从振武军那边送过来的。

所以,宋将军一向比较关注东边的局面。

振武军节度使,之前多年都是李克宁,但这厮去年被侄子杀了,转眼李存勖又被辽王砍了脑袋,然后这两年就又没人管他天德军的肚皮了。

好在这里还有几万户人,有民田,有屯田。本地能产点粮食,抽空抓个小部落抢一把,也就还能勉强维持。

然而,天德军毕竟逼仄,没个大树依靠,天德军到底也就是个苟延残喘,凉凉是早晚的事。

所以宋瑶心中十分焦虑,四处打听,看找哪家山头拜拜。

可惜一直未能如愿。

最大的山头当然是梁朝,兵精粮足,势头最盛。

南边定难军就拜了梁朝做大哥。

问题是,定难军人强马壮,人家就是要个名头,有无实惠没所谓。

天德军不同,他宋某人是名头、实惠都需要。如果只给个空名,意思不大。奈何天德军远在黄河以北,南边隔着定难军以及关中诸镇,不但距离远,而且道路崎岖,一路都是饿死鬼,就算梁朝肯出血,这个实惠也很难到手。

往西是河西,往北是胡儿,这想都不用想。

所以,在宋瑶心里,唯一的可能还是东边这位老邻居。

怎奈何那边去年杀得太狠,胡儿一波一波玩命地往西跑,唬得宋将军也有点心惊,这是来个什么杀神么?

哎,今天人家主动来送钱了,这个姿态很友好啊。

却听十三郎道:“我家大帅原为义武节度使,郑公守义是也。”

宋哥闻言干脆翻身下马,道:“郑帅来啦。快快,引我去见。”

做戏要做全套的宋将军,穿着铁甲步行半里地,来在郑守义大纛前,已经是汗流浃背,豆大的汗珠,不要钱般从额角滑落。

宋瑶对着老黑就拜了下去:“某等盼……安郑公如婴孩之……日盼母,久久旱之盼……安甘霖,郑公何何来之迟也!”

一开口就给二爷整得懵圈。

忙把笑容挂起,郑大帅翻身下马道:“将军折煞我也。”

心说这他妈是谁啊?

十三郎心曰,这老王八眼睛挺贼啊,就能认得老黑。解说道:“郑帅,此乃天德军防御使宋公。宋帅,这是我振武军节度使郑帅。”

宋瑶一抬头,已是双眼垂泪,道:“郑……郑帅,兄……兄弟苦啊,盼盼星星盼月亮,可算盼得郑帅来。走,速速入城。”眼角往后直瞄,不是说来劳军么,财货怎么没看到呐。

……

城内。

面对这一桌酒肉,郑二心说,这苦么?

看那个酒坛子,这是柳烧吧。

郑大帅道:“冒昧了。本该先遣使者来通个信,奈何道路不熟,又恐路途有失,我便自己来了。万望宋帅包涵呐。”

宋瑶端起酒碗道:“岂岂敢。郑帅千里来访,荣幸之至。来来,满饮此酒。”

“引胜!”郑二看宋哥先喝了,才昂首灌下。

宋瑶道:“久闻郑郑帅威名,今日得见,果果不虚传。”

郑守义假意谦虚道:“啊哈哈,俺有个甚威名。”

宋瑶却一本正经地说:“怎么没有?前不久,有伙契契丹从北边路过,还来买粮。说起郑帅威名,那……那真是,啊……

说着就有点说不下去。

郑守义也不让宋瑶犯难,接口道:“哼哼,这帮蠢猪嘴里能吐出象牙来?无非咒爷爷不得好死。哈哈,怕他怎的。”

“哈哈。”宋瑶跟着笑了一声,把这个差点聊死的话题揭过。“哎,郑帅不是在义武么,怎怎么来了振武军?”

郑守义信口雌黄道:“去岁父王归天,辽王与我要来奔丧。李存勖这厮恁地无礼,不但闭门不纳,还发兵打我。

那爷爷也不能引颈就戮嘛,便失手打死了这厮。

嗯。你也知道,河东百姓这些年苦啊,辽王岂能忍心。

本来我在义武,辽王说,山北胡儿闹得欢,让某来看管着,便来了。”

宋瑶心说,放屁。你们就是看着李鸦儿死了,趁火打劫,还把屎盆子扣到李亚子脑袋上了……真是,高啊。

那消息就算是坐实了。

卢龙与河东已经连成一片,还有义武、义昌二镇为藩篱,宋瑶将军盘算,这就不比梁朝差许多了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刀尖上的大唐》,方便以后阅读刀尖上的大唐第7章 西征之一(一)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刀尖上的大唐第7章 西征之一(一)并对刀尖上的大唐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