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六大革制

作品:从县令开始逐鹿天下|作者:北冥耙耳朵|分类:古言|更新:2024-01-05 15:34:28|字数:4532字

“北疆尹卓将军早有塘报入京,如今朕初临大宝,北狄各部族兵马便在边境制造了多起摩擦,边关大有一触即发的趋势,眼下正是加强边疆防备的时候,可奈何国库拿不出钱来,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李贤踱着步子,缓缓言道:

“不瞒楚卿,现在国事维艰,好些事朕也没办法,朝中老臣里,要么是拥护康王的,要么就是拥护左相的,真正能为朕所用的屈指可数。所以,朕才不得已向他们示弱啊!”

楚宁知道,如今这皇上虽然年纪不大,其实完全不昏庸。

相反,他还特别清楚自己的境况,明白现在需要示弱。

“就拿这一次楚卿平定齐王叛乱来说,朕其实早有封赏之意,可现在康王一党里好些朝臣都是极力反对,左相那边也是一直压着,眼下康王也要入京了,奖赏有功将士们的事情却还没有敲定下来。”

楚宁道:“皇上还得提拔一批自己的人才行。”

“谈何容易!”李贤苦着脸道,“如今朝廷选拔人才都是在他们手中,吏部各级官员都是他们的人,以致于人才选拔都是在世家大族中选取,而这些人全成了康王的门生故吏。”

楚宁脱口道:“皇上,不如以朝廷之名义开科取仕,为国求贤,无论世家大族抑或寒门学子,皆可读书入仕,为国效力。”

李贤听闻这话,紧皱着眉头,仔细看了楚宁好一会儿。

“皇上,怎么了?我哪里说错了吗?”

楚宁不解的问。

“不,朕很好奇,这个问题朕自登基以来便想了好久,昨天夜里才想到开科取士,广纳贤才的法子,可你怎么一下子就想到了?”

楚宁赶忙解释说道:“其实我是想了好久好久才想到的,因为一直没机会说嘛,所以,这才……”

“行了!别假惺惺的,知道你聪明,也别藏着掖着了。”

楚宁略略一笑,知道再多说也是无益了。

只见李贤面容早已经是肃穆起来,又说道:

“现在朝中,朕所能依赖之人唯有你,此次急召你回京,便有此意。只要京北大营尚在你手中管着,这便是朕唯一的筹码了!”

这番话就显然是肺腑之言了。

楚宁只得一抱拳,淡定的说道:“皇上放心,我定不负所望,尽心辅佐皇上。”

李贤也走到近前来,然后直勾勾地盯着楚宁说道:

“眼下康王就要回京了,京都朝堂必然有一番动荡,不过朕请你也放心,无论前路如何荆棘密布,朕定与你携手同行,不离不弃。”

虽然这是一番肺腑之言,而且还是皇上对臣子说的。

按理说,作为臣子应该喜极而泣,感恩戴德。

可楚宁只觉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然而,楚宁又从李贤的语气里听得出来,面对康王,这个昔日自己的亲爹,李贤打心眼里还是很畏惧的。

即便李贤已经贵为皇上,可少年心性,这种血脉压制似乎并不是现在的李贤所能承受得住的。

毕竟这才刚登基一个多月,皇位都还没坐热呢!

“楚卿,上次朕便问过你,如今继嗣派和继统派关于册封康王的事一直争论不休,你有没有什么好的法子,能妥善解决此事?”

“皇上,其实关于这个继嗣还是继统的问题,其实都没有错,关键在于,先帝遗诏里是怎么说的?”

“海德旺!”

“老奴在!”

“把先帝遗诏拿来。”

海德旺微微一愣,还是很快回道:“喏!”

很快,海德旺便将先帝遗诏拿来,可又不知道皇上想要做什么。

“给楚卿看看。”

“是。”

楚宁接过先帝遗诏看了起来:

【朕疾弥留,储嗣未建,朕皇叔康王三子李贤年已长成,贤明仁孝,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嗣皇帝位,奉祀宗庙。】

认真仔细的看了两遍,楚宁看向李贤,缓声道:

“皇上,其实这遗诏里已经写得很清楚了,确实应该以继嗣派所言,应尊先帝为长兄,奉太上皇为父。”

太上皇便是李淳的父亲,尊太上皇为父,皇位才能名正言顺。

这便是遗诏里写得清清楚楚的。

李贤听闻却是欲言又止,看着楚宁叹息一声:

“其实朕又何尝不知,只是康王此人,怕是根本就不会承认这个遗诏。”

其实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你跟人家讲道理,关键人家根本都不在乎你所谓的道理。

人与人相处是这样,国与国交往也是这样。

谁的拳头大,谁便是有理。

这往往才是生存之道。

“楚卿,如今国事维艰,朕自登基以来,一心便想着承继皇兄遗志,可手中却是无人可用,就连皇兄拟定的让王潜统领大军北伐党项人的战事,如今都撑不下去了。”

李贤今晚真的是全放开了,索性就把近日里心里的苦闷索性都说了出来:

“朕知道你想法清奇,常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举措,依你之见,眼下该如何应对此事?请楚卿为朕一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从县令开始逐鹿天下》,方便以后阅读从县令开始逐鹿天下第485章 六大革制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从县令开始逐鹿天下第485章 六大革制并对从县令开始逐鹿天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