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山民

作品:村姑和王爷的奋斗史|作者:雨霖铃的新生活|分类:古言|更新:2024-05-06 12:14:25|字数:4592字

晋王当下非常紧张,因为官方已经发了海捕文书,他现在的身价很喜人,财帛动人心,万一有人想走捷径呢?不得不防。

他不由紧张道:“你们大抵是认错人,我们只是路过的流民。”

山民们笑笑,这里可是深谷,谁会经过这里?“我们虽常住山中,但消息可不闭塞,你就是晋王殿下吧。”

裴一吓得挡在晋王身前,“你们认错了,我们过两天就离开。”

“错不了,”山民热情邀请晋王等人进院小坐,并主动解释,“放心吧,我们跟官兵可不是一路,咱祖上就进山逃役了。”

见这些山民似是没有恶意,裴一让裴忠、裴义带着人在附近挖野菜,收集柴火,自己则和晋王走进院中。

山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其中年长的一位似是族长,他一脸怜悯道:“我观你们面色憔悴,想是吃了许多苦吧。”

真是知音啊,晋王惭愧地低下头,“冬日山中生存不易,让各位见笑了。”

族长慌忙摆手,“没啥可笑的,我们也是过来人。”

他对身后的男女挥挥手,不多时,就有人送上杂粮饼和一些腌菜,“两位快吃吧,都是山野之物,虽没甚油水,但也聊可裹腹。”

裴一和晋王咽了咽口水,他们这几天过得苦不堪言,陡徒然看到冒着香味的饼子,肚子就很没骨气地抗议。

听到两人腹有雷鸣之声,众人并未笑话,族长看出晋王的想法,“你们放心吃,不够的话,家里还有很多呢。”

“是啊,也是托了晋王殿下的福,今年分到了粮食,再加上夏秋刚过,摘了不少山货,足够你们吃的。”旁边陪坐的族人都出声劝道。

晋王和裴一两人分吃了一块饼子,便停了手,打听他们为何在此生活。

原来这些山民俱是来自青州的赵姓大族,起初因逃荒来山里定居,待荒年一过回到原籍时,才发现难以承受日益沉重的赋税,索性又隐匿户口进山。

但赵族长有远见,深知在山里虽暂时安逸,但长久居住,对子孙后代不利,遂将族人分成两拨。

一拨当山民,平日种些杂粮、或采挖药草为生;另一拨则回到祖籍,靠耕读传家。

两边仍共用一本祖谱,大家平日也保持往来,前阵子晋王占领青州后,先是公审了一批贪官污吏,而后又按户籍人口分土地。

保证耕者有其田,人人有衣穿,有饭吃。

赵族长得了信,觉得晋王的做法乃是明君所为,便带着族人下山,刚登记好户籍,分了粮食,便听到官军来袭。

眼瞅着一场大战避无可避,族长大手一挥,便又带着族人进山躲避兵乱。

“世上因果循环,若是没有殿下昔日分田、分粮的善举,今日我等也拿不出粮食救济,一切自有天意啊。”

老族长年岁渐长,越发信命,既然上天让他们在此遇见晋王,便全心全意负责招待。

有了本地山民的照顾,裴家军的日子好过多了,一来总算有了栖身之所,不至于在野外受冻,二来,山民认识山脚村民,可以换取一些粮食、盐巴等物。

晋王等人暂时安顿下来,裴家军深知山民生活不易,主动揽下开荒的活计,一百多号精壮的小伙子可是难得的壮劳力。

他们不仅开了荒,还重新帮赵家人打了围墙,建了小寨子,以后再也不用担心猛兽袭击。

族长隔日就安排人下山打听情况,从村民口中得知,如今官兵管控甚严,但凡有人经过官道,必定搜查。

赵族长安抚晋王道:“殿下只管在这安心住着,待有了合适机会再出山。”

日子一天天过去,正当大家以为平安无事之时,却有一山下村民主动撕下村口张贴的海捕文书,来到关卡报案。

“小的是鸡窝村的大牛,”他将海捕文书展开,“发现逃犯踪迹,特来禀报。”

官兵不敢怠慢,忙将其押送到军营,大牛吓得半死,自己是来报案的,不是来投案自首的,怎么是这个待遇呢。

不过小胳膊拧不过大腿,大牛看在赏金的份上,老老实实进了营,见过了孙总兵。

孙总兵大马金刀坐于上首,“你可是找到了逃犯的落脚点?”

“啊?”大牛反应过来,忙摇了摇头,“草民不知他们落脚何处?”

孙总兵火气腾地就上来,对手下亲兵骂道:“不要把什么阿猫、阿狗都带过来,好歹先盘问一番。”

啥都不知道,把人带过来干啥,万一是个探子,或者是刺客怎么办?

亲兵比总兵还生气呢,气得一脚踢向大牛,“你拿我们开涮吗?不知道还揭了海捕文书?”

大牛哭丧着脸,心想:早知道是这样,自己就不来告密了,好嘛,赏银没拿到手,反倒先挨一个窝心脚。

“回将军,小的虽然不知道犯人住哪,但小的猜他们与赵家山民定然关系紧密,只要跟着赵家人进山,肯定能逮到的。”

孙总兵来了兴趣,勾勾手指示意大牛上前,“仔细说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村姑和王爷的奋斗史》,方便以后阅读村姑和王爷的奋斗史第126章 山民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村姑和王爷的奋斗史第126章 山民并对村姑和王爷的奋斗史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