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围困

作品:村姑和王爷的奋斗史|作者:雨霖铃的新生活|分类:古言|更新:2024-05-09 11:45:53|字数:4334字

常小小索性也不瞒他,“密州城想要发展,就得让老百姓充满干劲,城中男子不足,我便下令鼓励女子承担更多职责。”

晋王自小受到的教育都是“男主外、女主内”,他只是一时无法转变思想,倒不是食古不化的老顽固。

他见如今城中繁华更甚往昔,一切俱都井井有条后,也不得不认为常小小所采取的措施,虽有些激进,但也是时下的最优解。

“我进城之时,还遇到不少挑担的女行商,看着精气神倒还好。”

“那当然,”常小小开心道:“她们以前不是纺线织布,就是成天围着灶台、孩子转,好不容易了有大展拳脚的机会,当然不会放过。”

以前在家时,女子上要侍奉公婆,下要哺育幼儿,想买点什么都得手心朝上,这种日子过得时间长了,心里压抑得很。

但现在不同了,书院里现在有蒙学,小孩子都可以入学,不仅有同龄陪玩,还能学习知识,女人们没了后顾之忧,可以去外面做工,或是自己行商。

纵然辛苦些,但赚来的每一文钱都是自己劳动所得,花得安心,用得开心,在家里说话都有底气。

晋王笑道:“这次得胜回来,那我多安排人负责巡逻,整顿治安。”

“那敢情好!”

这倒解决了常小小最担心的问题,毕竟女子体弱,在外行走总担心有人暗害,若是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女人们便少些顾虑。

好的营商环境,还得有稳定的社会治安为基础。

将大军安置在兵营后,众人齐聚府衙后堂议事,常小小追问起战况。

晋王便将最近战事略说了说,原来自孙总兵及一干将军身死后,原京军的指挥权便落到一位参将手中。

他倒也尽职尽责,将败退的残兵收拢后,摆出防守阵型,与晋王等人形成对峙之势,同时,赵参将不忘派人回京报信,急求援兵相助,

当皇帝收到兵部奏报后,怒不可遏,每年国库支出的银子,有很大一部分被用来养兵,这是养出个什么玩意来?怎么连群乌合之众都打不过?

“都是饭桶!一群酒囊饭袋!”

皇帝是真气急了,自从诛杀了护国大将军后,北国蛮夷便一直在伺机寻找机会南下,若是再调动大军平定内乱,岂不是让敌人有机可趁。

而且由于南北都有不同程度的受灾,秋税大幅度减少,本来国库就空虚,若是再劳民伤财,耽误了春耕,今年秋收吃什么?

百官见皇帝发怒,一个个抱着明哲保身的原则,小头一低,脖子一缩,可不敢随便上奏,整个大殿死一般的安静。

“林丞相,你可有什么办法?”皇帝开始点名了,毕竟当初正是林丞相提出的抚剿并重的策略。

这个策略看着是好,但在执行过程中,主要落在了剿上,以致于匪患成灾,说来说去,还是林丞相提出的建议有问题。

林丞相心里苦啊,自秦王兵败逃回京后,他作为秦王的岳父,也跟着受了牵连,还被罚俸了一年。

当然,对他来说罚俸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隐隐感觉自己正在失去帝心,皇帝看他的眼神总带着点怀疑。

林丞相自然明白,民间流传秦王是他和林贵妃所生一事,终究还是在皇帝心里种下了一个怀疑的种子,如今那个种子生根发芽了。

“陛下,春耕已到,实在不宜大动干戈啊。”若是调动大军,就得征调民夫服役,可种田是个重体力活,若是抽调走大量壮劳力,怕是田地都要荒了。

林丞相此言一出,皇帝便面露讥讽之色,道:“怎地?是不是要朕安安静静等着流匪进京?”

“这个……其实还可以招抚和谈的。”林丞相硬着头皮说道。

招安这个词,其实并不新鲜,不管哪个朝代,朝廷只要打不过,就会使出招安之计,给出一点官职和银两,就能兵不血刃地解决匪患,多划算的买卖。

待到匪首被招安后,朝廷有的是办法解决他们。

皇帝都气笑了,他可是知道那位晋王当真是自己那个逆子,招安他,岂不是得恢复他的皇室身份?

皇帝愤而甩袖离开,廷议就这样草草结束,朝廷既没说战,也没派人去招安。

赵参将在青州城外苦苦坚守,始终等不来援军,他急得写了一封又一封信,让传令兵送到京城,可最终只等来一纸升官的任命书。

他将文书踩在脚下,“我要这个劳什子有何用,粮食呢,兵呢?”

传令兵惭愧地低下头,“听说朝堂上分了两派,一派主战,一派主和,正吵得不可开交呢。”

“不管是战也好,和也好,好歹先让我支应过去,敌军都杀到营门口了。”

传令兵嗫嚅道:“可朝廷还没定下章程呢。”

“那些个尸位素餐的官员,向来自欺欺人,以为眼睛一闭,啥事都看不见了是吧?行,真行啊!”

赵参将命士兵修筑了防御工事,打算和晋王的军队死磕到底。

但是晋王却对裴一道:“与其强攻,倒不如围困为上,打仗总会死人的,都是爹娘所生,只要他们愿意归顺我军,必不伤其性命。”

裴一拱手赞道:“殿下仁义,乃是百姓之福。”

而后晋王大军一边忙着春耕,一边严防死守,赵参将看清目前局势,干脆高挂免战牌,耐着性子继续等。

直到最后京军孤立无援,吃光了粮草,赵参将还在目视京城方向,讷讷道:“圣上,是战,是和,您倒是给个实话啊。”

皇帝也在犯愁啊,他是想战的,但粮草不济,现实条件很难撑得住大军调动,可若是招抚的话,又实在拉不下面子,只能这么一直硬拖着。

被围困的京军,饿得连营地里的草皮都啃光了,他们纷纷找到赵参将,“将军,给我们一条活路,投降吧!”

“是啊,朝廷已经把咱们给忘了,倒不如投在晋王殿下,也好过在此死等。”

众怒难犯,赵参将安抚不住,眼瞅着逃兵越来越多,却也无法阻止,无奈地派传令兵送信给晋王,称愿意无条件投降。

晋王请传令兵饱餐一顿后,让其带信给赵参将,在信中晋王高度称赞了赵参将的大义之举。

赵参将收到信件,不禁落泪道:“还是殿下仁义,只是我终究是给家族惹祸了,倒不如以死证清白。”

“不要!”传令兵见他欲要自刎,急得一把打落长剑,“参将糊涂啊。”

喜欢村姑和王爷的奋斗史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村姑和王爷的奋斗史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村姑和王爷的奋斗史》,方便以后阅读村姑和王爷的奋斗史第135章 围困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村姑和王爷的奋斗史第135章 围困并对村姑和王爷的奋斗史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